根据我市上半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结合历年病虫鼠害发生情况、气象预报及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主要病虫害有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甘蔗螟虫、甘蔗绵蚜、甘蔗蓟马、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纹枯病、草地贪夜蛾、柑桔炭疽病、柑桔红蜘蛛、柑桔潜叶蛾等。
一、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作物 |
病虫名称 |
下半年发生面积(万亩) |
下半年发生程度(级) |
主要为害时段 |
主要发生区域 |
水稻 |
稻纹枯病 |
30.7 |
3(4) |
9/上~9/下 |
各县(区、市) |
稻瘟病 |
17.2 |
2(3) |
9/上~9/下 |
各县(区、市) |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3.1 |
1(3) |
8/中~10/中 |
兴宾 | |
三化螟 |
6.25 |
2 |
9/中~10/下 |
忻城 | |
二化螟 |
24 |
2(3) |
7/下~10/上 |
各县(区、市) | |
稻飞虱 |
31.2 |
3(4) |
8/中~10/下 |
各县(区、市) | |
稻纵卷叶螟 |
22.8 |
3(4) |
8/中~10/下 |
各县(区、市) | |
玉米 |
玉米纹枯病 |
4.73 |
2 |
8/中~9/下 |
兴宾 |
玉米大斑病 |
2.95 |
1(2) |
8/上~10/下 |
忻城、兴宾 | |
玉米蚜 |
5.84 |
2 |
8/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玉米螟 |
4.66 |
2 |
8/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 |
甘蔗黑穗病 |
26.6 |
2 |
7/上~9/上 |
兴宾 |
甘蔗螟虫 |
87.3 |
2(3) |
7/中~11/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绵蚜 |
35.5 |
2 |
8/上~11/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蓟马 |
36.8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 |
柑桔溃疡病 |
12.715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柑桔疮痂病 |
5.615 |
1(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炭疽病 |
16.9 |
2(3) |
7/上~10/下 |
象州、金秀 | |
柑桔红蜘蛛 |
33.43 |
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潜叶蛾 |
27.27 |
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锈壁虱 |
15.6 |
2(3) |
7/上~10/下 |
象州、金秀 | |
柑桔蚧类 |
16.62 |
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粉虱 |
18.21 |
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木虱 |
23.45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蔬菜 |
白菜霜霉病 |
5.94 |
2(3) |
10/上~12/中 |
兴宾、忻城 |
白菜软腐病 |
4.86 |
2(3) |
10/上~12/中 |
兴宾、忻城 | |
黄曲条跳甲 |
5 |
2(3) |
7/上~11/中 |
兴宾、忻城 | |
小菜蛾 |
8.3 |
2(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菜青虫 |
9.5 |
2(4)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菜蚜 |
13.5 |
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美洲斑潜蝇 |
5.9 |
2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桑树 |
桑疫病 |
3.8 |
1(2) |
7/上~10/中 |
忻城 |
桑螟 |
10.05 |
2(3) |
7/上~10/中 |
忻城 | |
桑红蜘蛛 |
7.9 |
2 |
7/上~10/中 |
忻城 | |
其他 |
福寿螺 |
17.3 |
2(3) |
7/上~11/下 |
各县(区、市) |
草地贪夜蛾 |
11.4 |
2(4) |
7/中~10/中 |
各县(区、市) | |
鼠害 |
83.7 |
2(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土蝗 |
14.2 |
1(2) |
7/上~10/中 |
兴宾、武宣 |
二、主要依据
1.二化螟:二化螟预计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24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上半年多雨,各地早稻种植时间不一,部分地区出现早、中、晚混栽,有利于该虫的发生。
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共约54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少。由于每年10~11月份都有大量北方成虫回迁,虫源基数大等,晚稻生长后期预计发生较重。
3.稻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30.7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早稻中、后期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田间菌核残留多。
4.稻瘟病:田间残留一定数量的病源菌,感病品种多,各稻区均种有部分常规感病品种。晚稻生长后期早晚露水大,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害流行。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发生面积较少,下半年白背飞虱有带毒迁入的风险,预计零星发生。
6.玉米病虫害:预计整体发生程度偏轻,上半年积累一定病虫源,下半年高温干旱,不利于玉米螟虫及病害发生,但有利于蚜虫繁殖为害。
7.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偏重,发生面积11.4万亩次。主要由于该虫迁飞快、繁殖力强,上半年积累一定虫源,且夏秋玉米种植期不一致、田间苗情长势参差不齐,有利于发生为害。
8.甘蔗病虫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我市甘蔗种植面积大,大部分是连年种植,宿根蔗居多,且禁烧蔗叶,田间积累大量病虫源,甘蔗螟虫发生尤为严重。
9.柑桔病虫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上半年各县(市、区)柑桔黄龙病树砍伐力度增大,改种其他作物面积增加,残留虫源基数下降。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失管、半失管果园,树势弱,易感病虫。
10.农田鼠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面积约83.7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由于国家政策,我市种植结构调整,桉树、果树改种甘蔗、玉米、水稻,粮食种植增密增穗,有利于鼠害发生。
三、防控意见
1.加强监测预警,深入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在做好常见病虫草鼠害系统监测的同时,抓好暴发性、迁飞性、灾害性病虫的监测,推进预测预报工作的网络化、可视化、标准化,确保田间调查、信息传递、预警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效性。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现代植保”,加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对病虫草鼠害的科学防控水平。
3.积极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毒饵站、性诱剂、释放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新技术和各种低毒高效对口农药,积极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建立示范样板,并发挥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建设,开展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率,确保防治效果。
5.抓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其发育速率将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倍繁殖阶段,各地要加强草地贪夜的调查监测工作,抓住虫口密度不大的有利时机,掌握在1-3龄的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减少后期防治压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根据我市上半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结合历年病虫鼠害发生情况、气象预报及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主要病虫害有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甘蔗螟虫、甘蔗绵蚜、甘蔗蓟马、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纹枯病、草地贪夜蛾、柑桔炭疽病、柑桔红蜘蛛、柑桔潜叶蛾等。
一、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作物 |
病虫名称 |
下半年发生面积(万亩) |
下半年发生程度(级) |
主要为害时段 |
主要发生区域 |
水稻 |
稻纹枯病 |
30.7 |
3(4) |
9/上~9/下 |
各县(区、市) |
稻瘟病 |
17.2 |
2(3) |
9/上~9/下 |
各县(区、市) |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3.1 |
1(3) |
8/中~10/中 |
兴宾 | |
三化螟 |
6.25 |
2 |
9/中~10/下 |
忻城 | |
二化螟 |
24 |
2(3) |
7/下~10/上 |
各县(区、市) | |
稻飞虱 |
31.2 |
3(4) |
8/中~10/下 |
各县(区、市) | |
稻纵卷叶螟 |
22.8 |
3(4) |
8/中~10/下 |
各县(区、市) | |
玉米 |
玉米纹枯病 |
4.73 |
2 |
8/中~9/下 |
兴宾 |
玉米大斑病 |
2.95 |
1(2) |
8/上~10/下 |
忻城、兴宾 | |
玉米蚜 |
5.84 |
2 |
8/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玉米螟 |
4.66 |
2 |
8/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 |
甘蔗黑穗病 |
26.6 |
2 |
7/上~9/上 |
兴宾 |
甘蔗螟虫 |
87.3 |
2(3) |
7/中~11/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绵蚜 |
35.5 |
2 |
8/上~11/下 |
各县(区、市) | |
甘蔗蓟马 |
36.8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 |
柑桔溃疡病 |
12.715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柑桔疮痂病 |
5.615 |
1(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炭疽病 |
16.9 |
2(3) |
7/上~10/下 |
象州、金秀 | |
柑桔红蜘蛛 |
33.43 |
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潜叶蛾 |
27.27 |
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锈壁虱 |
15.6 |
2(3) |
7/上~10/下 |
象州、金秀 | |
柑桔蚧类 |
16.62 |
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粉虱 |
18.21 |
2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柑桔木虱 |
23.45 |
2(3) |
7/上~10/下 |
各县(区、市) | |
蔬菜 |
白菜霜霉病 |
5.94 |
2(3) |
10/上~12/中 |
兴宾、忻城 |
白菜软腐病 |
4.86 |
2(3) |
10/上~12/中 |
兴宾、忻城 | |
黄曲条跳甲 |
5 |
2(3) |
7/上~11/中 |
兴宾、忻城 | |
小菜蛾 |
8.3 |
2(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菜青虫 |
9.5 |
2(4)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菜蚜 |
13.5 |
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美洲斑潜蝇 |
5.9 |
2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桑树 |
桑疫病 |
3.8 |
1(2) |
7/上~10/中 |
忻城 |
桑螟 |
10.05 |
2(3) |
7/上~10/中 |
忻城 | |
桑红蜘蛛 |
7.9 |
2 |
7/上~10/中 |
忻城 | |
其他 |
福寿螺 |
17.3 |
2(3) |
7/上~11/下 |
各县(区、市) |
草地贪夜蛾 |
11.4 |
2(4) |
7/中~10/中 |
各县(区、市) | |
鼠害 |
83.7 |
2(3) |
7/上~12/下 |
各县(区、市) | |
土蝗 |
14.2 |
1(2) |
7/上~10/中 |
兴宾、武宣 |
二、主要依据
1.二化螟:二化螟预计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24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上半年多雨,各地早稻种植时间不一,部分地区出现早、中、晚混栽,有利于该虫的发生。
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共约54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减少。由于每年10~11月份都有大量北方成虫回迁,虫源基数大等,晚稻生长后期预计发生较重。
3.稻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30.7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早稻中、后期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田间菌核残留多。
4.稻瘟病:田间残留一定数量的病源菌,感病品种多,各稻区均种有部分常规感病品种。晚稻生长后期早晚露水大,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害流行。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发生面积较少,下半年白背飞虱有带毒迁入的风险,预计零星发生。
6.玉米病虫害:预计整体发生程度偏轻,上半年积累一定病虫源,下半年高温干旱,不利于玉米螟虫及病害发生,但有利于蚜虫繁殖为害。
7.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偏重,发生面积11.4万亩次。主要由于该虫迁飞快、繁殖力强,上半年积累一定虫源,且夏秋玉米种植期不一致、田间苗情长势参差不齐,有利于发生为害。
8.甘蔗病虫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我市甘蔗种植面积大,大部分是连年种植,宿根蔗居多,且禁烧蔗叶,田间积累大量病虫源,甘蔗螟虫发生尤为严重。
9.柑桔病虫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上半年各县(市、区)柑桔黄龙病树砍伐力度增大,改种其他作物面积增加,残留虫源基数下降。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失管、半失管果园,树势弱,易感病虫。
10.农田鼠害:预计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面积约83.7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由于国家政策,我市种植结构调整,桉树、果树改种甘蔗、玉米、水稻,粮食种植增密增穗,有利于鼠害发生。
三、防控意见
1.加强监测预警,深入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在做好常见病虫草鼠害系统监测的同时,抓好暴发性、迁飞性、灾害性病虫的监测,推进预测预报工作的网络化、可视化、标准化,确保田间调查、信息传递、预警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效性。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现代植保”,加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对病虫草鼠害的科学防控水平。
3.积极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毒饵站、性诱剂、释放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新技术和各种低毒高效对口农药,积极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建立示范样板,并发挥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建设,开展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率,确保防治效果。
5.抓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其发育速率将加快,种群数量进入加倍繁殖阶段,各地要加强草地贪夜的调查监测工作,抓住虫口密度不大的有利时机,掌握在1-3龄的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减少后期防治压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