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寨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山寨。
合山市岭南镇思光村壮族山寨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建于明代的壮族山寨遗址。
寨山是一座孤立的石山,四面都是悬崖峭壁,而山中却是形如天坑的巨大空谷。寨山由四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41米,呈南北走向,长约400米,宽约200米。
山寨建于明中晚叶,占地面积约40公顷。遗址留下古老的石阶小道、寨门古城墙、房屋基地、石碑、石碾、石磨、御敌石、社庙等文物。现存的120间石头房基、围墙、基门和碉堡等军事设施基本完好。这座山寨是思光、北泗一带壮家群众几代人修筑的,是壮族人民抗暴求生的物证。明清时期、民国期间,民众曾集结于此进行反抗斗争。
山寨的石门嵌在山南半腰的两崖间,高2.3米, 宽1.5米,距离山脚约100米。从山脚下沿石级至石门,是山寨的唯一通道,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石门左侧立有石碑,记载着山寨的历史。
进入石门,便是军事设施,有一条1米宽的巷道, 巷道两侧又有小巷道通往两边的作战平台。平台前面的寨墙上有射击孔,两侧均有天然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可作休息场所及弹药库。山谷中有几十处寨房遗址,其中几处无顶盖的寨房、石墙至今尚完好。往东是一条蜿蜒曲折长约100米、高2.5米的寨墙。
抗战期间,一大队日本人突袭寨山。寨山村民据险坚守,多次打退日本人的进攻,后因弹药用尽,不得不避入山中。当日本人攻入寨门四处搜寻,却在偌大的山谷中找不到村民的半点踪迹,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寨山每座山峰都有天然岩洞。主峰半山腰的神硝洞最为隐蔽,神硝洞口距地面5米的硝崖上,十分隐蔽,仅容一人进出,洞内通道险峻,曲折幽深,洞中有洞,分上下两层,上层离下层有两米多高,需攀至上层才能发现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洞穴,从那里进去,里面是更大的洞穴。如果不攀到上层洞穴,是发现不了这一秘密的。当初寨山被日本人攻占时,村民们就躲避在上层的洞穴里。主洞长约180米,地洞长约100米,洞,内宽窄不同,主洞有一天窗通主峰最高处,洞内空气阴凉,可容上千人。
寨山顶端常有祥云缭绕,佛光偶现。主峰另一个洞穴“神佛洞”分上、中、下三层,里面的钟乳石多呈佛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相传古时某一天,众多村民同时梦到神来指示,说是孙悟空带领众佛到寨山岩洞内留居,于是村民根据神所指线路进入洞中,果然发现了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自此之后这里就成了村民祈福的圣地……,从此以后,每逢初一、十五村民就到此洞进香拜佛。
(杜红旗/文 合山市史志办供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一个叫寨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山寨。
合山市岭南镇思光村壮族山寨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建于明代的壮族山寨遗址。
寨山是一座孤立的石山,四面都是悬崖峭壁,而山中却是形如天坑的巨大空谷。寨山由四座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41米,呈南北走向,长约400米,宽约200米。
山寨建于明中晚叶,占地面积约40公顷。遗址留下古老的石阶小道、寨门古城墙、房屋基地、石碑、石碾、石磨、御敌石、社庙等文物。现存的120间石头房基、围墙、基门和碉堡等军事设施基本完好。这座山寨是思光、北泗一带壮家群众几代人修筑的,是壮族人民抗暴求生的物证。明清时期、民国期间,民众曾集结于此进行反抗斗争。
山寨的石门嵌在山南半腰的两崖间,高2.3米, 宽1.5米,距离山脚约100米。从山脚下沿石级至石门,是山寨的唯一通道,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石门左侧立有石碑,记载着山寨的历史。
进入石门,便是军事设施,有一条1米宽的巷道, 巷道两侧又有小巷道通往两边的作战平台。平台前面的寨墙上有射击孔,两侧均有天然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可作休息场所及弹药库。山谷中有几十处寨房遗址,其中几处无顶盖的寨房、石墙至今尚完好。往东是一条蜿蜒曲折长约100米、高2.5米的寨墙。
抗战期间,一大队日本人突袭寨山。寨山村民据险坚守,多次打退日本人的进攻,后因弹药用尽,不得不避入山中。当日本人攻入寨门四处搜寻,却在偌大的山谷中找不到村民的半点踪迹,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寨山每座山峰都有天然岩洞。主峰半山腰的神硝洞最为隐蔽,神硝洞口距地面5米的硝崖上,十分隐蔽,仅容一人进出,洞内通道险峻,曲折幽深,洞中有洞,分上下两层,上层离下层有两米多高,需攀至上层才能发现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洞穴,从那里进去,里面是更大的洞穴。如果不攀到上层洞穴,是发现不了这一秘密的。当初寨山被日本人攻占时,村民们就躲避在上层的洞穴里。主洞长约180米,地洞长约100米,洞,内宽窄不同,主洞有一天窗通主峰最高处,洞内空气阴凉,可容上千人。
寨山顶端常有祥云缭绕,佛光偶现。主峰另一个洞穴“神佛洞”分上、中、下三层,里面的钟乳石多呈佛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相传古时某一天,众多村民同时梦到神来指示,说是孙悟空带领众佛到寨山岩洞内留居,于是村民根据神所指线路进入洞中,果然发现了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自此之后这里就成了村民祈福的圣地……,从此以后,每逢初一、十五村民就到此洞进香拜佛。
(杜红旗/文 合山市史志办供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