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来宾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4年10月14日 |
标 题: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来宾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的通知(来政发〔2024〕14号) | |
发文字号:来政发〔2024〕14号 |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园区(来宾高新区)、市三江口新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驻市中直、区直各单位:
《来宾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来宾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来宾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实施,规范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2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是指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根据其制定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评估内容、程序,对文件质量、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评估,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适时修改、废止或者制定配套制度提供依据的活动。
第三条 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评估工作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组织实施。评估责任部门按照“谁实施、谁评估,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评估工作一般由实施部门负责;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评估的责任部门;原实施部门被撤销或者职权已经调整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部门负责;实施部门不明确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实施职责分工确定评估责任部门。
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评估工作。
第五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组织开展评估:
(一)实施满5年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提出较多意见、建议的;
(三)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认为有必要的。
第六条 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年度计划,报本级政府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七条 评估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合法性。制定主体、制定权限、制定内容及制定程序是否符合上位法及上级文件规定,是否符合公平竞争要求。
(二)合理性。相关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责任条款设定是否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相适应。
(三)协调性。是否与上位法相冲突,同效力位阶的制度文件之间是否相互衔接,配套制度是否完善。
(四)可操作性。制度设计及条款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五)规范性。概念定义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条理表述是否清晰、规范,行文语言是否符合行政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
(六)绩效性。规范性文件是否实现预期目的,能否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否高于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执行的成本,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的建议。
第八条 评估责任部门的评估工作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成立评估小组。评估责任部门应当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估工作。
(二)制定评估方案。评估方案主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经费和组织保障等。
(三)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小组可以通过新闻媒体、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调研论证,听取实施机关、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
(四)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小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客观分析有关意见和建议,形成评估意见,将评估意见及有关评估材料报送司法行政部门审查。
(五)形成评估报告。司法行政部门对报送的评估意见进行审查,指导评估小组修改完善评估报告,由评估责任部门将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办公室。
第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适用简易评估程序,即
可以直接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一)执行上级机关紧急命令或者决定。
(二)对个别条款或者部分制度开展评估。
(三)需要集中清理评估。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届满前6个月,评估责任部门认为需要继续施行。
第十条 评估工作完成后,评估责任部门应当及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数据真实、内容完整、结论准确、建议可行。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规范性文件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绩效评估分析。
(三)调查研究阶段意见征求及采纳情况。
(四)评估结论及建议。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评估责任部门应当于评估报告出具之日起30日内将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办公室。评估报告应当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第十一条 评估责任部门未按规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可以责令其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可以作为修改、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文件下载: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园区(来宾高新区)、市三江口新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驻市中直、区直各单位:
《来宾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已经市五届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来宾市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来宾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实施,规范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2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是指我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根据其制定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评估内容、程序,对文件质量、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评估,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适时修改、废止或者制定配套制度提供依据的活动。
第三条 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评估工作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组织实施。评估责任部门按照“谁实施、谁评估,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评估工作一般由实施部门负责;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评估的责任部门;原实施部门被撤销或者职权已经调整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部门负责;实施部门不明确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根据实施职责分工确定评估责任部门。
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评估工作。
第五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组织开展评估:
(一)实施满5年的;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提出较多意见、建议的;
(三)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认为有必要的。
第六条 市、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年度计划,报本级政府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七条 评估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合法性。制定主体、制定权限、制定内容及制定程序是否符合上位法及上级文件规定,是否符合公平竞争要求。
(二)合理性。相关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责任条款设定是否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相适应。
(三)协调性。是否与上位法相冲突,同效力位阶的制度文件之间是否相互衔接,配套制度是否完善。
(四)可操作性。制度设计及条款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五)规范性。概念定义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密,条理表述是否清晰、规范,行文语言是否符合行政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
(六)绩效性。规范性文件是否实现预期目的,能否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否高于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执行的成本,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的建议。
第八条 评估责任部门的评估工作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成立评估小组。评估责任部门应当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估工作。
(二)制定评估方案。评估方案主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经费和组织保障等。
(三)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小组可以通过新闻媒体、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调研论证,听取实施机关、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
(四)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小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汇总整理、客观分析有关意见和建议,形成评估意见,将评估意见及有关评估材料报送司法行政部门审查。
(五)形成评估报告。司法行政部门对报送的评估意见进行审查,指导评估小组修改完善评估报告,由评估责任部门将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办公室。
第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适用简易评估程序,即
可以直接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一)执行上级机关紧急命令或者决定。
(二)对个别条款或者部分制度开展评估。
(三)需要集中清理评估。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届满前6个月,评估责任部门认为需要继续施行。
第十条 评估工作完成后,评估责任部门应当及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数据真实、内容完整、结论准确、建议可行。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规范性文件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绩效评估分析。
(三)调查研究阶段意见征求及采纳情况。
(四)评估结论及建议。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评估责任部门应当于评估报告出具之日起30日内将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办公室。评估报告应当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第十一条 评估责任部门未按规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可以责令其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可以作为修改、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