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来宾市科学技术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01-10 09:25     来源:来宾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市委、市政府“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以科技创新推动来宾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亮点

1.新增一批“国字号”和自治区级平台。一是市绿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来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认定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三是“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认定为2021年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第一批);四是忻城县、象州县农业科技园区认定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五是广西忻城县南方牛都肉牛产业获认定为广西星创天地;六是兴宾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乐淘空间双创基地获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备案;七是广西糖业集团红河制糖有限公司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新红利进一步释放。一是组织申请研发奖补资金1929.2万元,同比翻一番。84家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税费减免2.1亿元,同比翻一番。二是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7000万元,较2019年增速7.2%,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排名全区第5名。三是组织我市企业申领到2020年自治区、市本级高企认定和自治区瞪羚企业认定奖励性后补助资金267.5万元。四是指导广西岩土新技术有限公司(来宾市基桩自平衡检测工程研究中心)申领到来宾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性后补助资金10万元。

3.科技型企业保持高位增长。一是预计有32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超额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创新创业指标高企认定备案17家的任务目标;二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6家,超额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创新创业指标培育入库47家的任务目标;三是中沛光电等7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瞪羚企业培育入库名单。四是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获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4.科技金融助力企业破难解困。一是获批“桂惠贷”(科创贷)3.0165亿元,财政贴息金额847万元,二是申领创新券218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200万元的目标任务。

5.校企合作深入融合。一是我市企业与桂电开展合作项目15项,签署合作协议10项,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个;成功转化1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30万元;联合申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人机智能交互触控终端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集群应用,获自治区财政经费支持800万元;联合申报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目前已获受理。二是邀请广西大学14名专家教授到我市开展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行动,以科技成果推介路演及产业调研形式,为我市蔗糖产业资源化利用解决关键技术,助推农业的转型升级。来宾富洲农牧与广西大学联合承担在厅市会商项目——甘蔗叶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资金100万元。12月25日,构建2个重大专项上报科技厅。三是推进与广西科学院在绿色碳酸钙、生物医药、木材深加工领域上的合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着力建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来宾科改21条、《来宾市贯彻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科技创新文件。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实现突破,实现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在网上办理。

2.着力攻技术,抓好科技项目建设。202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56项。已得到上级项目经费1530万元,两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800万元项目资金正在审核中,其他项目也正在受理。组织受理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62项,财政支持132万元。从2021年起,财政支持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将按每年33%增长。

3.着力搭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国家级孵化基地为基础,组织国家级科技孵化基地与广西产业研究院智数所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来宾科技大市场,实施“五库一榜”,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推进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和广西星创天地;“以升促建”加快来宾高新区进一步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4.着力促转化,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已完成2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超额完成自治区16项目标任务,已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24亿元,超额完成3.5亿目标任务。选派220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5.着力抓引智,借势借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一是举办“专家博士来宾行”活动,邀请桂电40名专家博士深入我市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并成立来宾市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在金秀举办了“外国专家金秀行”活动,来自美国、英国、泰国等11个国家近30名在桂外国专家应邀参加,并为金秀的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围绕重点产业,与中科院、中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如与广西林科院合作申报《油茶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课题,与广西水产科学院合作申报《广西“双百”稻虾生态养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课题获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基础条件薄弱。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尚未成型,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不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三是创新主体总量不多,与市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合作的意识不强,科技项目向上竞争力不强。四是县域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低。

四、2022年工作安排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来宾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按照“12345+N”的工作思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来宾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到2022年底,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增长15%,攻关一批重大关键性技术,培育新增国家、自治区创新创业平台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到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争取创建1个“一县一业”试点县,科技特派员队伍人数稳定在150人以上。

1.“1”,围绕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打造来宾科技大市场。整合全市科技资源,继续完善来宾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五库一榜”,打通科研与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道,实现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资源集中展示和共享,实现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集中沟通和交流,形成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展示“五位一体”的功能齐备的科技市场。

2.“2”,围绕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这条主线,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互促互进。立足于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成果助推产业化发展。

3.“345”,围绕来宾市“345”现代产业新体系,创建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一是围绕三大传统产业,指导市农投集团申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加快广西现代蔗糖业发展研究院建设,基于汇元锰业产能优势,支持其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中心建成全球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发挥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辐射作用。二是围绕四大特色产业,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瑶医药研究院,推进企业和高校共建木材产业发展研究院,发挥“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作用。三是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支持来宾国家级高新区的创建工作,指导中沛光电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指导广西再润公司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

4.“N”,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批自治区重大专项,解决一批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紧紧抓住自治区支持来宾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点,建设广西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的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瞄准产业技术的发展需求,优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推行重点项目“揭榜制”,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

来宾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1月4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工作报告

    来宾市科学技术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01-10 09:25     来源:来宾市科学技术局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市委、市政府“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以科技创新推动来宾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亮点

    1.新增一批“国字号”和自治区级平台。一是市绿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来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认定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三是“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认定为2021年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第一批);四是忻城县、象州县农业科技园区认定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五是广西忻城县南方牛都肉牛产业获认定为广西星创天地;六是兴宾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乐淘空间双创基地获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备案;七是广西糖业集团红河制糖有限公司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新红利进一步释放。一是组织申请研发奖补资金1929.2万元,同比翻一番。84家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税费减免2.1亿元,同比翻一番。二是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7000万元,较2019年增速7.2%,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排名全区第5名。三是组织我市企业申领到2020年自治区、市本级高企认定和自治区瞪羚企业认定奖励性后补助资金267.5万元。四是指导广西岩土新技术有限公司(来宾市基桩自平衡检测工程研究中心)申领到来宾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性后补助资金10万元。

    3.科技型企业保持高位增长。一是预计有32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超额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创新创业指标高企认定备案17家的任务目标;二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6家,超额完成自治区优化营商创新创业指标培育入库47家的任务目标;三是中沛光电等7家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瞪羚企业培育入库名单。四是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获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4.科技金融助力企业破难解困。一是获批“桂惠贷”(科创贷)3.0165亿元,财政贴息金额847万元,二是申领创新券218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200万元的目标任务。

    5.校企合作深入融合。一是我市企业与桂电开展合作项目15项,签署合作协议10项,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个;成功转化1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30万元;联合申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人机智能交互触控终端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集群应用,获自治区财政经费支持800万元;联合申报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目前已获受理。二是邀请广西大学14名专家教授到我市开展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行动,以科技成果推介路演及产业调研形式,为我市蔗糖产业资源化利用解决关键技术,助推农业的转型升级。来宾富洲农牧与广西大学联合承担在厅市会商项目——甘蔗叶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资金100万元。12月25日,构建2个重大专项上报科技厅。三是推进与广西科学院在绿色碳酸钙、生物医药、木材深加工领域上的合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着力建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来宾科改21条、《来宾市贯彻落实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科技创新文件。科技项目标准化管理实现突破,实现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在网上办理。

    2.着力攻技术,抓好科技项目建设。202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56项。已得到上级项目经费1530万元,两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800万元项目资金正在审核中,其他项目也正在受理。组织受理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62项,财政支持132万元。从2021年起,财政支持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将按每年33%增长。

    3.着力搭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国家级孵化基地为基础,组织国家级科技孵化基地与广西产业研究院智数所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来宾科技大市场,实施“五库一榜”,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推进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和广西星创天地;“以升促建”加快来宾高新区进一步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4.着力促转化,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已完成2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超额完成自治区16项目标任务,已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24亿元,超额完成3.5亿目标任务。选派220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5.着力抓引智,借势借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一是举办“专家博士来宾行”活动,邀请桂电40名专家博士深入我市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并成立来宾市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在金秀举办了“外国专家金秀行”活动,来自美国、英国、泰国等11个国家近30名在桂外国专家应邀参加,并为金秀的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围绕重点产业,与中科院、中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如与广西林科院合作申报《油茶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课题,与广西水产科学院合作申报《广西“双百”稻虾生态养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课题获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

    三、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基础条件薄弱。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尚未成型,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不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三是创新主体总量不多,与市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合作的意识不强,科技项目向上竞争力不强。四是县域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低。

    四、2022年工作安排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来宾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按照“12345+N”的工作思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来宾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到2022年底,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增长15%,攻关一批重大关键性技术,培育新增国家、自治区创新创业平台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到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争取创建1个“一县一业”试点县,科技特派员队伍人数稳定在150人以上。

    1.“1”,围绕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打造来宾科技大市场。整合全市科技资源,继续完善来宾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五库一榜”,打通科研与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道,实现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资源集中展示和共享,实现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集中沟通和交流,形成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展示“五位一体”的功能齐备的科技市场。

    2.“2”,围绕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这条主线,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互促互进。立足于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成果助推产业化发展。

    3.“345”,围绕来宾市“345”现代产业新体系,创建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一是围绕三大传统产业,指导市农投集团申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指导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加快广西现代蔗糖业发展研究院建设,基于汇元锰业产能优势,支持其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将中心建成全球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发挥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辐射作用。二是围绕四大特色产业,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瑶医药研究院,推进企业和高校共建木材产业发展研究院,发挥“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作用。三是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支持来宾国家级高新区的创建工作,指导中沛光电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指导广西再润公司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

    4.“N”,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一批自治区重大专项,解决一批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紧紧抓住自治区支持来宾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点,建设广西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的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瞄准产业技术的发展需求,优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推行重点项目“揭榜制”,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

    来宾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1月4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